约拿的故事
我想分享的是一位先知,约拿的故事。约拿的故事记载于《约拿书》。《约拿书》是《十二先知书》中的第五篇,《十二先知书》是一整卷书。《约拿书》在《俄巴底亚书》之后,也是借着对外邦人的预言,对神的百姓说话。传统认为,《约拿书》的作者是北国的先知约拿,他名字的意思是「鸽子」。这个名字非常贴切,因为约拿起初「好像鸽子愚蠢无知」,想像「鸽子」一样远走高飞,后来又像「鸽子」一样叼着橄榄枝回来。在亚述但三世执政时期,发生了瘟疫,主前763年发生了日全食。这些事件在亚述国内造成了极大的惶恐,约拿若是此时到尼尼微宣告审判,非常可能使「尼尼微人信服神」。由于当时贵族的权力很大,所以王和大臣会共同下令,亚述王也只被称为「尼尼微王」。这些细节都印证了本书历史背景的真实性。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卷书,从第一章到第四章。
约拿书第一章——约拿违背耶和华的差遣
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,说:
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呼喊,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。”
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。下到约帕,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,他就给了船价,上了船,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。
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,海就狂风大作,甚至船几乎破坏。
水手便惧怕,各人哀求自己的神。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,为要使船轻些。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。
船主到他那里对他说:“你这沉睡的人哪,为何这样呢?起来,求告你的神,或者神顾念我们,使我们不至灭亡。”
船上的人彼此说:“来吧!我们掣签,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。”于是他们掣签,掣出约拿来。
众人对他说:“请你告诉我们,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?你以何事为业?你从哪里来?你是哪一国、属哪一族的人?”
他说:“我是希伯来人。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 神。”
他们就大大惧怕,对他说:“你作的是什么事呢?”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,因为他告诉了他们。
他们问他说:“我们当向你怎样行,使海浪平静呢?”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。
他对他们说:“你们将我抬起来,抛在海中,海就平静了。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。”
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,要把船拢岸,却是不能,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。
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:“耶和华啊,我们恳求你,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,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,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。”
他们遂将约拿抬起,抛在海中,海的狂浪就平息了。
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,向耶和华献祭,并且许愿。
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,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。
约拿书第二章——约拿的祷告
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 神,
说:“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,你就应允我;从阴间的深处呼求,你就俯听我的声音。
你将我投下深渊,就是海的深处;大水环绕我,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。
我说,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,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。
诸水环绕我,几乎淹没我;深渊围住我,海草缠绕我的头。
我下到山根,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。耶和华我的 神啊,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。
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,我就想念耶和华。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,达到你的面前。
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,离弃怜爱他们的主;
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。我所许的愿,我必偿还。救恩出于耶和华。”
耶和华吩咐鱼,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。
约拿书第三章——约拿顺服耶和华
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:
“你起来!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。”
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,往尼尼微去。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,有三日的路程。
约拿进城走了一日,宣告说:“再等四十日,尼尼微必倾覆了!”
尼尼微人信服 神,便宣告禁食,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(或作“披上麻布”)。
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,他就下了宝座,脱下朝服,披上麻布,坐在灰中。
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说:“王和大臣有令,人不可尝什么,牲畜、牛羊不可吃草,也不可喝水。
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,人要切切求告 神。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,丢弃手中的强暴。
或者 神转意后悔,不发烈怒,使我们不至灭亡,也未可知。”
于是 神察看他们的行为,见他们离开恶道,他就后悔,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。
约拿书第四章——约拿发怒和 神的怜悯
这事约拿大大不悦,且甚发怒,
就祷告耶和华说:“耶和华啊,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?我知道你是有恩典、有怜悯的 神,不轻易发怒,有丰盛的慈爱,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,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。
耶和华啊,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!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。”
耶和华说:“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?”
于是约拿出城,坐在城的东边,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,坐在棚的荫下,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。
耶和华 神安排一棵蓖麻,使其发生高过约拿,影儿遮盖他的头,救他脱离苦楚;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。
次日黎明, 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,以致枯槁。
日头出来的时候, 神安排炎热的东风,日头暴晒约拿的头,使他发昏,他就为自己求死,说:“我死了比活着还好。”
神对约拿说:“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?”他说:“我发怒以至于死,都合乎理!”
耶和华说:“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,也不是你培养的,一夜发生,一夜干死,你尚且爱惜;
何况这尼尼微大城,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,并有许多牲畜,我岂能不爱惜呢?”
那我们现在回头看第一章,第一章主要讲的是约拿躲避神 ,因此落在了神的后面。可以看出来,当时神差遣了约拿,让他去尼尼微城传福音,但约拿怎样行的呢,约拿躲避了,约拿并不是对宣教没有兴趣,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,更不是害怕亚述或担心任务失败,而是不愿看到残暴的仇敌蒙神怜悯、以致北国灭亡。所以他不肯顺服差遣,选择了危险的海路,逃往了他施,去躲避耶和华。然而神却使海中起了大风,约拿躲避神的面,在风浪之中居然下到底舱,躺卧沉睡。神却借着一个外邦人来唤醒他面对神:起来,求告你的神。签放在怀里,定事由耶和华 (箴十六33),这些不认识神的外邦人掣出了约拿,让约拿清楚地知道,这是神要将他暴露出来,使他无法逃避神的面。约拿最后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,要水手将自己「抛在海中」。这并不是因为他品德高尚,愿意舍己救人、舍身代赎,而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:神要对付的就是他,而不是别人;既然神绝不会放过他,他就不再躲避,而是降服在神面前,面对神、接受神的对付。第一章的十五节写道 说 他们遂将约拿抬起,抛在海中,害得狂浪就平息了。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,向耶和华献祭,并且许愿。那么神是怎么做的呢?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 ,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。这条「大鱼」既是审判的象征,也是恩典的记号;既使约拿经历死亡、与一切隔绝,也使约拿得以存活、不至灭亡。对于约拿来说,「鱼腹」既是避难所,也是监牢,让他能在「阴间的深处」体验神的救恩,重新认识自己与神的关系。这条大鱼并不是在约拿落水时张口接住约拿,而是在约拿「下到山根」、被「海草缠绕」(二的时候,从海底叼起约拿。约拿在这「三日三夜」里即使没有完全死亡,也是生不如死,所以才有死里复活的感受。因此,神引这个神迹,作为祂受死、埋葬和复活的预表:「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,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」(太十二40)。
我们接着再来看第二章。第二章讲述的是约拿仰望神,回到了神的面前。通过第二章全篇的约拿在神面前的一个懊悔的祷告,可以看出来,当约拿在海中挣扎时,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已经与神隔绝。虽然过去约拿凭着血气不肯顺服,以为可以「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」,但被「抛在海中」以后,才发现从神眼前「被驱逐」是何等可怕的经历。因此,他在海水中急切地仰望神、呼求神,盼望与神恢复关系。第二章的第九节,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于你,我所许的愿,我必偿还,救恩出于耶和华。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祢」约拿所感谢的,不是神救他脱离鱼腹,因为他还在鱼腹之中;他所感谢的,是一个「躲避耶和华」、从神眼前「被驱逐」的罪人,竟然祷告还蒙神「应允、俯听」。我所许的愿,我必偿还」,这点可以看出 ,越拿选择了顺服神,并且心甘情愿的,愿意顺服神去尼尼微传道。约拿的祷告并没有奢求神救他脱离鱼腹,也没有用许愿来交换得救;而是神先将他的性命「从坑中救出来」,然后他才「用感谢的声音献祭」,存着感恩的心许愿。那神是怎么做的呢?在第十节说,耶和华吩咐鱼,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。我们回头看一看第一章,当时水手们努力地想把约拿送上岸,却失败了。现在,神却吩咐大鱼把约拿「吐在旱地上」,让他像新生的婴孩一样回到地上。这实际上是一个从死里复活的经历,一个该死的罪人却被存留,这就是神白白的救恩。就是新生命去代替旧生命的一个历程。也可以看出神丰富的彰显,我们很多时候想凭借我们自己的能力做一件事情,或许怎么做都做不到,做不成我们心里所期许的那个样子,但神一与我们同在,一加给我们力量,或许事情本身就变了。或许事情本身即使没有变化,但我们的心也变了。就足以说明是神在掌管着万有,我们生命也在神的手中,因为神说 有就有 命利就立。
我们再来看第三章。第三章讲的是,约拿侍奉神,行在了神的身边。三章的一节说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你起来,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。神第一次说的是你起来,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呼喊,因为他们的恶打到我面前。
在这里,神并没有责备约拿的不顺服,而是再次呼召约拿、重申任务。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工作,神完全可以把不顺服的工人撇在一边,换一个忠心的工人来做。但神的话却「二次临到约拿」,继续给他机会;因为神的心意不仅是要给尼尼微传信息,也是为了改变传信息的约拿。神不但要成就祂的工作,也要改变祂所使用的工人;因为一切救赎工作的最终目的,乃是要得着合神心意的人。第四节 说约拿进城走了一日,便宣告说,再等40日,尼尼微被倾覆了!四十」在圣经里常常代表彻底神给了尼尼微人一个机会,用「四十日」的时间证明自己真实地「离开恶道」。第六节到第八节,也说明他们全都披上了麻布 ,坐在灰中,切切求告神,并要离开所行的恶道,丢弃手中的强暴。这里的强暴就是指战争,当时的战争。然后第十节说,于是察看他们的行为,见他们离开恶道,他就后悔,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。神的「后悔」,并不是说神的计划会根据人的反应而改变,因为「在祂并没有改变,也没有转动的影儿」(雅一17);而是表明神「是有恩典、有怜悯的神,不轻易发怒,有丰盛的慈爱」,必定会向「离开恶道」的世人施行恩典,正如祂自己所宣告的:「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,要拔出、拆毁、毁坏;我所说的那一邦,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,我就必后悔,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」。就恰恰表明了神不仅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尼尼微人,对于现今的时代 的我们也是,有恩典 有怜悯 不轻易发怒 并有丰富的慈爱。去往尼尼微的道路呢,需要走3天才能走完。然而约拿却走了一日,只走遍城中三分之一地方。表明他虽然外面顺服神,但里面却还没有体贴神的心意,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尼尼微城得救。也为后面的第四章做了一个铺垫。
那我们从第三章再来看第四章。第四章讲的是,约拿体贴神,进入了神的心意。四章的一节说,这事 约拿大大不悦,且甚发怒。约拿知道神「是有恩典、有怜悯的神,不轻易发怒,有丰盛的慈爱」,过去,约拿受惠于神的性情,就在鱼腹中感谢神的恩慈与拯救,称颂「救恩出于耶和华」;但现在,他却把神的性情看作令人遗憾的缺点,在尼尼微为神的恩慈与拯救而发怒,甚至叫嚷「我死了比活着还好」。因为在约拿的心目中,符合他心意的才叫作「恩典、慈爱」,临到仇敌尼尼微人身上的,却是「妥协纵容」、「出尔反尔」、「随心所欲」。神的作为不符合约拿心中的想法,不符合他心中的情感所想,所以约拿就「大大不悦,且甚发怒」。约拿第二次的祷告特别提到:「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」。这句话表明,虽然他已经认罪悔改、也顺服地来到尼尼微,但心里却没有彻底柔软下来。因此,当尼尼微的结局不符合约拿的期望时,他暂时被压抑的血气就爆发了。这正是我们肉体的光景:当风暴来临时,里面确实会产生一时的悔改和顺服;但风暴过去以后,肉体里出来的信心也就随着风暴一起消失。因此,接受神用风暴来对付自己的肉体,是我们一生的功课。然而 神的回答却是,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?
我们有时候也是这样的埋怨神,指责神不够公义,指责神不够慈爱,指责神不能控制局面,但神并没有和我们一般见识,并没有严厉地责备我们,神的问题也同样适用于我们:「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」?四章的五节到八节,虽然约拿已经知道灾祸不会临到尼尼微,但却仍然在那里等待,要看四十天期限过了以后,神是否会毁灭尼尼微城。要看看那城到底如何。约拿完全忘了:神既然可以赦免他的不顺服,为什么不能同样赦免尼尼微呢?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,内心没有完全的顺服下来,我们就是要走一走那条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,哪怕是吃尽了苦头 我们也愿意看一看,我们也愿意去走一走,看看到底如何,然而 我们也忘记了,在我们所行的道路上,到底是谁在牵引着我们,到底是谁陪伴着我们左右一起奔跑,到底是谁与我们同在。在这里 ,神安排了一颗蓖麻,使其影儿遮住了他的头,救他脱离苦楚,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。但是神最后又去安排一条虫子来咬这蓖麻,以致枯槁,神又安排炎热的东风,日头暴晒 约拿的头,使他发昏,他就又为自己求死,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。第九节,神再次温柔地启发约拿:「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」。约拿上次被质问时沉默以对,这次却不假思索地回答:「我发怒以至于死,都合乎理」!约拿已忍无可忍了:神的行为似乎前后完全不一致,一会儿说要惩罚尼尼微,一会儿又赦免他们;一会儿安排蓖麻给约拿遮荫,一会儿又让蓖麻树枯槁;一会儿不够公义,竟然随便赦免尼尼微,一会儿又不够慈爱,竟然任凭蓖麻枯槁。虽然约拿两次都说「我死了比活着还好」,但使他求死的原因却完全不同:之前是因为神的拯救而发怒,现在是因为神的毁灭而发怒;之前是质疑神没有毁灭几十万尼尼微人,现在是质疑神没有拯救一棵蓖麻树;之前是神的拯救让他心里不舒服,现在是神的毁灭让他身体不舒服。不认识神的世人自以为义到一个地步,总是以自我为中心,要求神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施行公义或慈爱,好让自己感觉舒服,否则就指责神不够公义、不够慈爱。许多信徒也存在同样的属灵危机:不是自己顺服神,而是要求神顺服自己;不是承认自己不能完全明白神的奥秘,而是要求神必须符合自己的神学立场。所以让我们明白,我们真正应该顺服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要顺服神,要完全的体贴神的心意,而不是让神来顺服我们。第十节到第十一节,神用蓖麻,虫子,东风,这三种事实的产物 。又像约拿温柔地阐释了一遍,告诉他,约拿爱惜蓖麻,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遮阴;他爱惜的不是蓖麻,而是自己。约拿爱惜「一夜发生,一夜干死」的一棵蓖麻,却要求毁灭几十万尼尼微人和许多牲畜,这样的爱和公义是自相矛盾的。所以在第十一节 神说,何况这尼尼微大城,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12万多人,并有许多牲畜,我岂能不爱惜呢?虽然约拿多有不顺服,但是神一次一次的,像领一个婴孩长大一样,教会了约拿顺服,让他彻底地放下自己内心的想法。那么神对我们的带领也是如此,并不是一下子就要求我们学会完全顺服,完全飞跃式的长大,而是在一步一步的引导我们,成为所期许的样子。正如约拿所说 启示给我们的,是神要造就合祂心意的人:不但外面有顺服的行为,而且里面有体贴神的心;不但关心做成神的工作,而且完全放下自己,顺服神的计划和方法,体贴神在工作中的心意。这样的事奉,才是合神心意的事奉;这样行出的公义和慈爱,才是神性情的彰显。所以也告诉我们说,我们的顺服并不是一时的,学会顺服 是我们一生都要学的功课,因为在凡事上 我们都要学会顺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