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兄姐妹们:
大家主内平安!
谦卑
一、为什么要谦卑
耶稣基督作为人的样式谦卑柔和,作为门徒,我们也当效法耶稣基督的行为。
【彼前 5:5】你们年幼的,也要顺服年长的。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,彼此顺服,因为 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。
【彼前 5:6】所以你们要自卑,服在 神大能的手下,到了时候,他必叫你们升高。
【路 18:17】我实在告诉你们:凡要承受 神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。”
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。凡要承受 神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。因此,谦卑是基督徒的先决条件。
我们要做到谦卑就要首先知道符合圣经的谦卑是什么样子的,谦卑、自卑、自大的分别是什么?
二、区分谦卑、自卑、自大的概念:
谦卑
谦卑定义: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,既承认自己的价值(不否定优点),也接纳自己的不足,不夸大也不贬低。
经文:腓立比书 2:3-4:“凡事不可结党,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,只要存心谦卑,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。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,也要顾别人的事。
例子:为门徒洗脚:《约翰福音》13 章记载了耶稣起身给门徒洗脚的事迹,他以仆人的姿态为门徒服务,是谦卑的典范。
自卑
自卑定义:过度否定自我价值,放大自身缺点,甚至无视自己的优势,觉得自己“不配”“不如人”。
经文:《罗马书》10:11:“经上说:‘凡信他的人,必不至于羞愧。’”
例子:【出 4:10】摩西对耶和华说:“主啊,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,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,也是这样,我本是拙口笨舌的。”
【出 6:12】摩西在耶和华面前说:“以色列人尚且不听我的话,法老怎肯听我这拙口笨舌的人呢?”
自大
自大的定义:指的是对自己的能力、价值或成就持有过度膨胀的认知,表现为高估自己、轻视他人,难以客观看待自身局限和他人优势的心态。
经文:《诗篇》10:4:“恶人因心里骄傲,说:‘耶和华必不追究。’他一切所想的,都以为没有神。”
例子:尼布甲尼撒王【但 4:30】他说:“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,要显我威严的荣耀吗?”
谦卑是一个人,以一种降低或卑微自己的方式处在一个很低的地位上,但是又不否认自己的权利和恩赐,而是承认恩赐来自上帝,权利临到自己身上但不是来自自己。
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:谦卑是一种内心的态度,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。一个人可以装出一副谦卑的样子,但仍然有一颗充满骄傲和傲慢的心。
三、在哪些事情上需要谦卑或避免自卑自大:
避免属灵知识的增加和为神做事的增加而自大。
在恩赐和成就上避免自大
自己擅长的领域,有人请教时,不摆架子,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讲解,不说“这都不知道”。避免轻视他人而导致的自己内心的自大。
与人聊天时,耐心听完对方的话再回应,不中途打断或急着反驳。在上帝赋予的身份上不自卑。
基督徒因信与上帝相连,是“蒙召的圣徒”“上帝的儿女”(《哥林多前书》1:2;《约翰一书》3:1)。这份身份不取决于人的地位、能力或过去的失败,而是基于上帝的拣选和爱,不应因此自卑。在传扬福音的使命上不自卑。
上帝呼召每个信徒传福音(《马太福音》28:19-20),即使觉得自己口才不佳、能力有限,也不必自卑。因为福音的大能在于上帝,而非人的智慧或能力(《哥林多前书》1:27-29),只要顺服见证,上帝必成就祂的工。在面对试探和困难时不自卑。
基督徒会经历试炼,但上帝应许“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,都要认定他,他必指引你的路”(《箴言》3:6),且“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心,乃是刚强、仁爱、谨守的心”(《提摩太后书》1:7)。不必因环境艰难或自身软弱而自卑,因为上帝的恩典够我们用(《哥林多后书》12:9)。在活出信仰生活上不自卑。
基督徒被教导“要站立得稳,凡所行的都要凭信心,不凭眼见”(《哥林多后书》5:7)。即使在世俗标准下显得“不合时宜”,也不必因他人的看法而自卑,因为信仰的价值在于荣耀上帝,而非迎合世界(《罗马书》12:2)。经常在上帝面前认罪(参路加福音 18:9-14)。
我们所有的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上帝的荣耀,然而很少有人定期、严格地做这种自我诚实的检查。每周甚至每天审查我们的内心和行为,加上向上帝认罪,这是谦卑的基本做法。向他人承认你的罪(参雅各书 3:2;5:16)。
在上帝面前的谦卑是不完全的,除非在人面前也谦卑。我们愿意谦卑的真正考验,是愿意与他人分享我们在上帝面前承认的软弱,然而也当有智慧,要对我们信任的人才这样做。对错误要有耐心(参彼得前书 3:8-17)。
这点对我来说特別困难,如果有不公正的事情发生,我就想回应并且纠正;然而耐心地回应他人不公正的指控和行为,表明了我们敬虔品格的力量,并提供一个谦卑的机会。积极顺服权柄,好的和坏的(参彼得前书 2:18)。
我们的文化不提倡顺服,而是崇尚个人主义。在生活中,你如何有意识地、积极地顺服那些上帝放在你周围的权柄?这样做就是谦卑自己的好办法。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更正和意见(参箴言 10:17;12:1)。
接受一个低的地位(参箴言 25:6, 7)。
如果你发现你想坐在桌子的首位,或想让別人认可你的贡献,或者当其他人被尊敬或选择时感到被冒犯,那就是骄傲了。如果你的态度是支持被大家认可的人,接受并寻找一个较低的地位,这就是谦卑的表现了。不要不愿意接触比你地位低的人(参路加福音 7:36-39)。
耶稣因与穷人和那些低下层的人来往而被法利赛人嘲笑,我们的文化也非常注重身份,人们很自然地想和上层人士打交道。要抵制偏爱与有地位或富有的人交往的诱惑。选择服侍他人(参腓利比书 1:1;哥林多后书 4:5;马太福音 23:11)。
当我们服侍他人的时候,我们是在他们的生命中为上帝的缘故而服侍。如此行我们就减弱了对自身的关注,从而建立上帝的国度,而不是自我的国度。如果服侍他人没有付出任何代价,我们就该质疑这是否真仆人。快速饶恕(参马太福音 18:21-35)。饶恕可能是我们能做的最大的谦卑行为之一。
饶恕是接纳別人对我们的伤害,更进一步免去我们对伤害报复的权力。饶恕是否定自我,不坚持自己的方式和论断。培养感恩的心(参帖撒罗尼迦前书 5:18)。
我们对耶稣赐给我们的救恩和生命的恩赐越感恩,我们对自我的看法就越真实。感恩的心是一颗谦卑的心。对付骄傲的条件就是必须常常拥抱十字架(参路加福音 9:23)。
我们的本性是骄傲,拥有上帝在我们里面的属性才带来谦卑。承诺过一种向自己死向耶稣活的日常生活方式,这是真正谦卑的基础。
四、怎么样不陷入自卑
面对自卑,核心是回到对上帝的信靠和对自身在祂眼中价值的认知,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指引:
认识上帝赋予的价值,拒绝自我否定
诗篇 139:14:“我要称谢你,因我受造奇妙可畏;你的作为奇妙,这是我心深知道的。”
上帝精心创造每个人,我们的价值不取决于自身的能力、成就或他人的评价,而是源于上帝的创造与爱。自卑往往源于用世界的标准衡量自己,而圣经提醒我们,我们是上帝眼中“奇妙可畏”的作品。
依靠上帝的力量,而非自我判断
腓立比书 4:13:“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。”
很多时候,自卑源于觉得自己“不够好”“做不到”,但圣经告诉我们,力量并非来自自己的完美,而是来自上帝。摩西曾因“拙口笨舌”自卑(出埃及记 4:10),但上帝应许与他同在,最终他完成了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使命。
专注上帝的呼召,而非自我局限
哥林多后书 12:9:“他对我说:‘我的恩典够你用的,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。’所以,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”
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,不必自卑,因为上帝常使用软弱的人彰显祂的大能。承认自己的有限,反而能让我们更依靠上帝,活出祂赋予的 purpose(目的)。
以谦卑代替自卑,在上帝面前摆正心态
彼得前书 5:6-7:“所以,你们要自卑,服在神大能的手下,到了时候,他必叫你们升高。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,因为他顾念你们。”
这里的“自卑”不是否定自己,而是承认上帝的主权,知道我们的价值和力量都来自祂。将忧虑交托给神,相信祂的带领,就能摆脱自我怀疑,获得安稳。
总之,圣经中解决自卑的关键,是从“以自己为中心的评价”转向“以上帝为中心的认知”——明白自己在上帝眼中被爱、被接纳,且祂的恩典足够我们面对一切,从而在信靠中获得勇气和自信。
五、怎么样不陷入自大
根据《圣经》的教导,面对夸奖时不陷入自大,核心在于将荣耀归给上帝、认识自己的本相,并以谦卑的心回应。以下是具体的原则和经文支撑:
将荣耀归给上帝
:一切能力、恩赐和成就都源于上帝,而非自己。正如《哥林多前书 10:31》所说:“所以,你们或吃或喝,无论做什么,都要为荣耀神而行。” 当得到夸奖时,应意识到这是上帝的恩典,如《彼得前书 4:11》提到“若有讲道的,要按着神的圣言讲;若有服事人的,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,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”,从而避免将功劳归于自己。认识自己的有限与不配
:人本质上是蒙恩的罪人,没有可夸之处。《罗马书 3:23》指出“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”,《哥林多前书 4:7》也反问:“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?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?若是领受的,为何自夸,仿佛不是领受的呢?” 明白这一点,就不会因他人的夸奖而自视过高,而是保持谦卑。以感恩和服侍的心回应
:耶稣基督虽为救主,却“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,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”(《腓立比书 2:6-7》)。面对夸奖时,可效法这种谦卑,将焦点转向他人或上帝的带领,比如用感恩回应,而非夸耀自己,正如《帖撒罗尼迦前书 5:18》所说“凡事谢恩,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”。
总之,面对夸奖时,牢记一切源于上帝的恩典,承认自己的不配,以感恩和谦卑的心将荣耀归给神,就能避免陷入自大。
六、陷入自卑怎么样走出来
根据《圣经》的教导,走出自卑的核心是建立对上帝的信心、认识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,并依靠神的话语获得力量,以下是具体方向及经文支撑:
相信上帝对自己的拣选与爱
:上帝看人不是看外在或能力,而是主动拣选并爱每一个人。《以弗所书 1:4》说“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,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,无有瑕疵”,无论自己是否完美,神早已定意爱我们、使用我们,这份爱足以驱散因自我否定产生的自卑。认识自己在基督里的新身份
:成为基督徒后,我们的身份不再由失败、不足定义,而是“神的儿女”“蒙恩的人”。《哥林多后书 5:17》提到“若有人在基督里,他就是新造的人,旧事已过,都变成新的了”,明白自己在基督里的价值——被神赎回、赋予使命,就不会因过去的软弱或他人的评价而看轻自己。依靠神的力量,而非自己的能力
:自卑常源于觉得自己不够好、做不到,但《腓立比书 4:13》告诉我们“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”。摩西曾因“拙口笨舌”自卑(《出埃及记 4:10》),但神应许与他同在;基甸曾认为自己“家是玛拿西支派中至贫穷的,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”(《士师记 6:15》),神却使用他拯救以色列人。可见,神的能力会覆庇人的软弱,我们不必因自身有限而自卑。像税吏那样谦卑而非自卑
:《路加福音 18:13-14》中,税吏“远远站着,连举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着胸说:‘神啊,可怜我这个罪人!’”,他的谦卑是承认自己需要神,而非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,最终蒙神称义。真正的谦卑是倚靠神,而自卑是不信神的恩典能托住自己,前者带来提升,后者陷入困局。
总之,走出自卑的关键是:定睛于神的爱与拣选,确认自己在基督里的宝贵身份,相信神的能力会透过我们成就事工,以倚靠神的谦卑代替否定自己的自卑。
七、陷入自大怎么样走出来
根据《圣经》的教导,走出自大的核心是回归对上帝的敬畏、认识自己的有限,并以谦卑的心悔改顺服,以下是具体方向及经文支撑:
承认自己的有限,荣耀归于上帝
:自大的根源常是将成就归于自己,而忘记一切恩赐都来自神。《哥林多前书 4:7》反问:“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?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?若是领受的,为何自夸,仿佛不是领受的呢?” 应当像大卫王那样,即使战胜仇敌,也归荣耀于神:“耶和华啊,这在你眼中还看为小,你又应许你仆人的家至于久远”(撒母耳记下 7:18),明白一切能力、机会都是神的恩典,从而放下自夸。以基督的谦卑为榜样
:耶稣基督本有神的形象,却“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,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”(腓立比书 2:6-7)。自大的人需效法这种谦卑,看别人比自己强(腓立比书 2:3),而非自视过高。正如先知拿单责备大卫时,大卫立刻悔改(撒母耳记下 12 章),承认自己的过犯,而非固执己见,这才是脱离自大的开始。敬畏神,警惕骄傲的后果
:《箴言 16:18》明确指出“骄傲在败坏以先,狂心在跌倒之前”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因自大宣称“这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吗”(但以理书 4:30),结果被神降卑,像野兽一样生活,直到他承认“在天下万国中,我的权柄、威严、荣耀、尊荣都是我的主耶和华的”(但以理书 4:37)才得恢复。这提醒我们,骄傲会使人偏离神,唯有敬畏神、承认自己的渺小,才能避免陷入败坏。在神面前谦卑悔改
:《雅各书 4:6》说“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”,走出自大需要主动在神面前认罪,像税吏那样承认“我是个罪人”(路加福音 18:13),而非像法利赛人自夸“我比别人更义”(路加福音 18:11-12)。神应许“务要在主面前自卑,主就必叫你们升高”(雅各书 4:10),真正的谦卑会带来神的抬举,而自大只会导致跌倒。
总之,脱离自大的关键是:回归对神的敬畏,承认一切来自神的恩典,效法基督的谦卑,主动悔改并以仆人的心对待他人,才能在神面前保持清醒与谦卑。
八、其他
问题
一、外界的误解与压力:有时放下姿态会被误解为“好欺负”,比如主动让步时被得寸进尺,真诚请教时被嘲讽“能力差”,这些外界的反馈可能让人怀疑“谦卑是不是没用”,甚至想退回原来的强硬状态。
二、对“边界”的困惑:不知道谦卑和坚持原则的界限在哪里,比如该拒绝时不敢拒绝,怕被说“不谦卑”;该表达观点时选择沉默,担心“太强势”,结果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,反而滋生委屈。
解答
圣经中所教导的“放低姿态”(即谦卑),并非无原则的退让或懦弱,而是在敬畏神的前提下,既保持温柔谦和,又坚守真理与原则,二者并不矛盾。以下是具体教导及经文支撑:
谦卑不等于纵容不义,需按真理站立
:耶稣基督虽“心里柔和谦卑”(《马太福音 11:29》),却在圣殿中洁净污秽、斥责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(《约翰福音 2:13-17》、《马太福音 23 章》),显明谦卑者在真理和正义面前必须坚定。《以弗所书 6:14》劝勉“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”,意味着坚守神的原则是根基,面对错误的对待或不公时,不能因“放低姿态”而妥协真理,正如先知阿摩司斥责以色列的罪恶时说:“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,使公义如江河滔滔”(《阿摩司书 5:24》)。以温柔敬畏的心坚守原则,而非争竞
:彼得劝勉“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,就要常作准备,以温柔、敬畏的心回答各人”(《彼得前书 3:15》),这里的“温柔敬畏”是谦卑的态度,但“回答各人”是对信仰原则的坚守。比如,保罗面对犹太领袖的逼迫,虽谦和却明确宣告“我不以福音为耻,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”(《罗马书 1:16》),他没有因想讨好别人而放弃福音的核心,却也避免了傲慢的争竞。分辨“被欺负”与“舍己”,交托神判断
:耶稣教导“有人打你的右脸,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”(《马太福音 5:39》),这更多是指在非原则性的冒犯中显出宽容,而非在涉及真理、公义或他人利益的事上无底线退让。当他人的“欺负”触及原则时,应像大卫对待扫罗——虽因敬畏神而不主动伤害扫罗(《撒母耳记上 24 章》),却也在必要时躲避其追杀、保护自己和跟随者,既不激化矛盾,也不任人践踏。同时,《罗马书 12:19》提醒“亲爱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宁可让步,听凭主怒”,即坚守原则的同时,将最终的评判权交托给神,不凭血气行事。
综上,圣经中的谦卑是“以敬畏神为根基,以真理为准则,以温柔为态度”:对非原则性的冒犯存宽容,对关乎真理和正义的原则必坚守,既不因怕“被欺负”而变得刚愎,也不因“放低姿态”而失去立场,最终让神的话语成为行事的标准,而非他人的评价。
愿
以马内利!
徐佳恩
2025年07月26日